凰家看台|批评中国足球的方式很多,但巩汉林是最糟糕的一种
凤凰网体育《凰家看台》出品
文|资深体育评论员 丰臻
小品演员巩汉林在两会期间以政协委员身份批评中国足球“丢脸”,前国足队长冯潇霆调侃式回应。巩汉林录短视频反击,冯潇霆再发长文“表白”。无风起浪,无聊透顶,口水战持续发酵成网络热点。这件事展现了中国足球的尴尬价值——
它总归是一种可以被蹭出流量的硬通货。
一个成绩很差的体育项目,一种给中国“丢脸”的运动,不仅没有被边缘化,还总能成为主流议题,有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是中国足球的悲哀,这是足球的伟大。
可是,通过巩汉林这次一嘴带过地轻蔑地骂及男足,我们能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甚至不能正确地认识足球运动本身,就更谈不上认识足球的伟大。这导致了他们批评中国足球时基本逻辑都是错误的。反过来,这种错误的逻辑又裹挟了足球的中国化。
巩汉林提的议案是重新制定劳模标准,其实跟中国足球无关,但他借用了男足队员的待遇来支撑他的提案。他说,球员收入那么高,球都踢不进一个,给中国人丢脸。
很大一部分骂中国足球的人都是这种理解。但这种理解明显错了。
球员收入高不高,明明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市场行为;国家队比赛时球能不能踢进,给没给中国人丢脸,明明是国家队层面的结果。前者跟后者实则没有任何联系,但在巩汉林嘴里成了因果递进关系,作为明星演员甚至政协委员说出这种话,已经有误导公众的嫌疑。
这里其实还有两个更基本的常识:
一、
球员在俱乐部的收入取决于老板愿意给多少。冯潇霆经历过广州恒大时期的千万高薪,也经历过大连实德时期的低薪长约。他们的收入纯粹来自于老板的意愿。大家作为打工人,可以羡慕嫉妒,但不必恨。现在,冯潇霆和很多中国球员都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欠薪,也是因为老板没钱了。他们钱多钱少都来自于市场,不管这个市场成熟不熟成熟,它都是市场,不是国家和政府发的钱。
二、
运动员踢国家队,靠的是个人意愿,不是强制性的义务。球员自己可以有英雄主义式的崇高表达,但国家队招募球员在法理上不靠强制,靠运动员本人为国出征的朴素爱国意愿(这也是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后把国家队征召制改为国家队邀请制的原因)。这意味着,公众对国家队成绩糟糕的苛责,甚至连道义上的制高点都没有。但偏偏它成了一种怨气,口头转化为“给中国人丢脸”这种骂街式的话。
这种怨气是一种客观民意,也是国家队在拥有关注度的同时必须承载的东西。但是必须指出它没有行业逻辑、法理逻辑、道德逻辑。
我的意思是,中国足球当然值得批评,而且几十年来一直饱受舆论最猛烈的批评,但瞎骂没有价值。
冯潇霆自己举了个日本足球的例子:NHK电视台为了深度剖析2018年世界杯八分之一决赛最后被比利时绝杀逆转的那14秒,做了大量采访拍摄,出了一部自我批判、深刻反思的50分钟的纪录片《罗斯托夫的14秒》。围绕这失败的14秒里的每一个环节,亲历者在镜头前讲述了所有的技术处理、心里活动、环境制约。这种高质量的反思和批判,显然是我们不具备的,我们只走情绪流量。但我们何其需要。
巩汉林和冯潇霆的隔空口水战只是一个伪命题。中国足球因为成绩糟糕,必定还要承受各种有理或无理的批评、嘲讽、挖苦、埋汰、谩骂,这都需要中国足球自己去消化。关键还在于,中国足球从业者自己要知道如何从四面八方的口水里辨识出有价值的东西,而后改进。
还是那句话,中国足球一方面需要在专业层面知耻后勇,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好的土壤和环境来栽培,两者彼此良性或恶性循环。足球从业者首先争取做好自己,以促进良性循环,从实操层面来讲,这种可能性更大。
至于巩汉林老师,以后提案多多关注已经下滑的文艺作品质量,可能效果更佳。如果说体育是在展现群体价值观,那么文艺则是在塑造群体价值观,后者不会在规则透明的短兵相接中丢脸,但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更多人。
- 相关阅读更新时间
- 2025年5月9日1935上海海港vs青岛海牛 2025-05-08 18:57
- U21联赛预赛第一阶段第1轮,上海申花40战胜青岛海牛 2025-05-08 18:56
- 记者:苏亚雷斯和亚泰谈挺久的了,他对这支队伍有认识和了解 2025-05-08 18:51
- 体坛:谢晖下课后,苏亚雷斯很可能本周对河南队前来到亚泰救火 2025-05-07 18:05
- 范晓冬谈谢晖下课:喝咖啡的与吃铁锅炖的不兼容,打硬仗畏畏缩缩 2025-05-07 18:05
- 2025中国职业俱乐部U17联赛即将开战,上海嘉定汇龙U17蓄势待发 2025-05-07 18:04
- 中超射手榜:基莱斯、法比奥8球领跑,克雷桑、王钰栋等4人6球 2025-05-07 18:01
- 中超第11轮最佳候选:杨明洋、王燊超、基莱斯、古加、席尔瓦 2025-05-07 18:01
- 英超联赛与中国足协深化合作第二期青训教练培训项目圆满收官 2025-05-06 17:33
- 远征军小贴士:15的天气南风的助力 2025-05-06 17:32